肖冰访谈II从腾讯到博时,从中信证券到平方和,吕杰勇的量化投资之路(上)

肖冰投资圈   2020-10-15 本文章428阅读

冰哥手记:平方和的创始人吕杰勇,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量化投资研究的专业人士,他在博时的三年期间,和冰哥是同事。时隔8年之后再次见到吕杰勇,平和的笑容没变,更多了一份干练。2006年从北大本硕毕业后,吕杰勇先后加入搜狐、腾讯,从事网络大数据的数据建模和挖掘工作。2009年起先后在博时基金和中信证券,从事量化投资研究、专户管理工作,完成了自己从程序员到优秀的量化投资经理的转变。


2015年6月15日,上证指数从5178.19点的高点掉头向下,股灾开始,到8月26日,两个多月内沪指跌到2800点,暴跌近45%。吕杰勇在2015年8月创立平方和投资,并在10月通过备案拿到私募牌照。过去的四年多,平方和以获取超额收益能力强而著称,每年都获取了10%以上的绝对收益,且最大回撤控制在5%以内,几年来获得了包括“金牛奖”在内的诸多荣誉。“平方和”的名字,按照吕杰勇的说法,是“平方求和,创稳健正收益”的寓意。


平方和公司现在中关村东路的清华科技园办公,写字楼硬件一般,但租金不低,为什么搬到这里办公?按吕杰勇的说法:一是这边都是互联网公司,科技氛围比较浓,都是很有活力的面孔,各种技术创新,创新的思维比较浓烈,在这个地方也符合一个量化对冲基金的气质,因为我们是技术驱动,科技氛围比较浓。二是招人比较方便。科技园北边紧挨着清华,南望中科院大学,往东就是学院路,那里是一堆的高校,往西就是吕杰勇的母校北大。

01

我们做的是中低频,做的是一个市场中性策略。我们买入一篮子股票,同时做空股指期货,把市场涨跌的风险完全对冲掉。我们赚的是超额收益,就是选出的股票的走势比对冲的股指要好。

 

肖  冰(前海宜涛资产):从2009年到2020年,你从事量化投资工作已经11年了,可以说是国内从事量化投资较早的一批专业人员。现在大家对主动股票投资相对更熟悉,请你先向大家通俗介绍一下量化投资基金产品是怎么赚钱的?可以分为几个流派?量化投资在国内的市场空间多大?


吕杰勇(平方和投资):2009年的时候股指期货还没推出,市场上的数据和交易服务都不是很成熟。近年来国内量化投资的发展速度非常快,各种流派都有不错的表现。量化基金的主要逻辑是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做判断,通过机器决策,避免情绪干扰。目前主流的流派有两种——高频和中低频,其中高频交易比拼的是速度;中低频比拼的是策略逻辑,看谁的信号更强,信噪比更高。如果比拼速度,肯定会影响市场容量,规模大了收益就容易下来。中低频策略,目前有几千亿的存续规模,而且我们认为还有很大的空间。我们做的是中低频,做的是一个市场中性策略。我们买入一篮子股票,同时做空股指期货,把市场涨跌的风险完全对冲掉,我们赚的是超额收益α;什么是超额收益,就是我选出的这一篮子股票,它们的走势比对冲的股指要好,我赚的是选股的钱。


这样的话,我们不会去研究未来一个季度、未来两年的市场到底要涨要跌,到底这一波牛市是真牛市还是假牛市,也就是说,对于市场的走势,我们是不关心的,我们认为我们也看不清楚,也不去做这个预测,所以先把未来市场走势这个风险去掉。

 

肖  冰:从2015年10月拿到私募牌照,平方和的第一个产品是当年12月开始运作的。作为全对冲的股票私募基金,过去的4年多时间,平方和产品的整体业绩情况如何?


吕杰勇:这几年,量化市场和我们平方和投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。客观上看,这几年量化产品经历了各种市场,但是平方和在过去的几年每年都获取了10%以上的绝对收益,且最大回撤控制在5%以内。举个例子,比如最早一个客户给我投了100万,现在的资产净值大概是260万,而且回撤不大。

 

肖  冰:对于这个业绩答卷,假如满分是10分,自我评价如何?


吕杰勇:我给自己打个8分吧。这几年给投资者整体来讲还是赚了不少钱,自认为还是给客户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,这也是私募的责任;另外,我们公司的风险控制做的也还可以。

 

肖  冰:平方和是多策略产品还是单一产品策略的架构?是基于何种考虑的?


吕杰勇:平方和的主打策略其实就是中低频的策略,这也是能够对客户进行募资、能够帮客户进行资产管理的一个策略,因为它的容量大,收益也比较显著,收益空间也比较好,所以它比较适合管理客户的资金。其他的策略我们也都有涉及,但不是主要的策略。


02

我们选股的逻辑和传统的主观基金经理很不一样。我们选择的股票通常会有几百只,赚的是概率的钱。

 

肖   冰:你们是买入一篮子股票的同时做空股指期货,请问你们是如何选出这一篮子股票的?


吕杰勇:选股策略这块,首先我们选股的逻辑和传统的主观基金经理很不一样。传统的主观基金经理有几个特点,第一个,有些人可能会有自己的偏好,比如他是有医学背景的,他可能医药股会比较多,他会对医药股有比较深的认识,但是他可能对消费股不是那么的了解。第二个,他们选的票也比较集中,他们会选择几只票或者几十只股票,也会重仓一些股票,当行情来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好的收益,行情不好的时候波动会比较大一点。


我们做量化,选票其实主要基于模型的决策。首先,对上市公司都是基于机器自动的分析,有可能我们选了一个股票之后,这个公司做什么主营业务我们可能不清楚,它到底是什么时候买入和卖出,这个股票的买入和卖出都是基于策略模型决策的。第二,我们选择的股票通常会有几百只,这些票每个的权重都不大,几乎是等权的。单只票拿出我们的投资组合后,组合的回撤率不会特别高。我们赚的是概率的钱,就是说我们通过选了很多的票,我们从概率上能够跑赢基准,我们不会重仓单只票,因为单只票的准确率可能不高。我们选择的票是比较平衡,不光是选择一些价值股,或者选择一些成长股,我们会选择市场里面,每一种风格,价值对我们来说是一类因子,成长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类因子。对于这些因子,我并不认为价值会好于成长,也不认为成长会好于价值,这个完全是由市场的状态决定的,我们这里面会自动动态地调整不同风格的股票在组合的权重,尽量做到最优,让它们去适应市场,各种风格的票我们都会去涉及,不光是蓝筹,像小票我们也会涉及,但是我们会控制好流动性,不会对小票的短期走势造成冲击。

 

肖   冰:你们等权重买入几百只票,每只占比为百分之零点几。那你们在筛选股票时,主要会看什么指标,比如财务指标还是交易指标?


吕杰勇:平方和是一个典型的量化投资团队,对于量化来讲,它本质的理念就是:我们是基于公开数据分析来做投资决策,这个公开数据理论上包含了所有能拿到的数据,包括像基本面数据,像分析师数据,像价量数据,还有各种特色数据,只要能拿到的我们尽量都拿到,这些数据都是必备的。我们给产品投资做模型时,对这些数据我们都是做深入的分析。这些数据,有一定质量的量化私募都能拿得到,但是在分析的深度上大家会有一些区别,可能有些团队他们会比较偏向于价和量,有些团队会偏向于基本面,我们平方和是比较综合,争取每一块做的都比较扎实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市场容量会更大。 

03

这几年印象比较深的,像2015年的股灾,2016年的熔断事件,那个时间很多组合都在回撤,很多基金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,但对我们的影响相对小一点

 

肖   冰:你刚才说平方和的风控做的比较好。量化对冲产品一个特点是追求基金净值增长相对稳定,所以对控制回撤有较高的要求。请问你管理产品,对最大回撤的控制目标是多少?然后又是怎么做到的?


吕杰勇:我们的对冲产品的回撤目标是回撤在3%以内,大的时候不超过5%。这几年做下来,印象比较深的,像2015年的股灾,2016年的熔断事件,那个时间很多投资组合净值都在回撤,很多基金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,但对我们的影响相对小一点,原因有几个,第一个就是,当时市场条件比较恶劣,市场波动非常大,因为有熔断嘛。那个时候你要做到少亏损、甚至要做到有正收益,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市场的涨跌,我们都做了很好的对冲,没有暴露市场的敞口。因为2015年底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小牛市,当时小票涨的都很好,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人暴露了多头,可能2015年底就会舒服一点。但是到2016年熔断,那几天全部被打回原形,肯定影响很大,也就是说你的风控是不是坚决、是不是严格,这个是很重要的原因。第二个就是你的超额收益,当你的超额收益比较低的时候,你要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可能就得暴露风险,但是平方和是可以不用通过暴露风险就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,我们的超额能力比较强一些。无论风格怎么切换,我们都能够赚到超额收益,又能够风险控制的比较好,而且超额收益越高,就越有空间来做这个风险的控制。

 

肖   冰:为了向投资者持续创造平稳的回报,平方和是持续研发新的投资策略,还是持续优化现有的策略,还是其它?


吕杰勇:你说的几个都很重要,这也是我们投研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。现有的策略经过各种极端市场的考验,有一定的普适性,我们会以此为基础,不断的去优化它,使得它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各类市场。同时,技术和数据也不断在更新迭代,所以在新策略上我们也会放一大块精力。


要做一个好的量化投资,我们想的很清楚:量化投资是一个自动化的决策,我们认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我们的优势就是在数据的挖掘、数据的分析和规律的发现上;我们的劣势就是对这种更深层次的经济规律的把握,更长经济周期的把握。那么我们就要扬长避短。首先,从周期上来讲,我们会做一些比较中短线的交易;然后从交易上来讲,我们是尽量全自动的交易,机器决策,机器投资,规避人的情绪的影响。我们也都是基于数据分析来做决策,我们是对历史数据的分析,认为这个规律在未来也是有效的,严格来说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。我们认为历史的经验会重复,历史会重复,人性不变,这是一个量化的假设。


肖   冰:在过往11年从事量化投资的过程中,你遇到过比较大的挑战或考验是什么?然后当时是怎么应对的?


吕杰勇: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17年的市场行情,当时平方和正式运行产品1年左右的时间,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。市场运行到2017年,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小盘股牛市结束了,大盘股崛起,风格走势跟前几年的走势完全是反着的,而且一季度市场成交低迷。这种市场行情对于alpha策略来说是比较不友好的,因为量化策略持股分散,很难在这种市场行情下跑赢指数。我们当时也做不出收益,整个市场都在担心量化策略是否能够持续盈利,但是我们当时还是坚持了策略,没有人为的去调整策略,因为调整策略意味着风险,没有人会知道下一步市场会如何发生变化。17年下半年市场风格回归正常,我们的策略也回到原本的收益水平上来,所以在投资过程中,坚持既定的投资理念还是很重要的,承受应该承受的波动,赚取应该赚取的收益,这样的投资才能走的长远。

 

肖   冰:以海外为例,比如出现新冠这种极端事件,导致很多量化产品朝着同一个方向来卖出操作,在二级市场出现放大效应,导致互相踩踏,对此你怎么看?


吕杰勇:理论上来讲的话,是存在一些踩踏的效应,但是这就是一种市场的竞争吧,不光是量化策略,其实每一个策略都一样,比如说某个主动式管理的基金经理卖出他组合里的浦发银行,可能刚好其他的基金经理同时也在卖别的银行股,这可能导致整个银行板块下跌,进而可能出现整个指数踩踏,这都是有可能的,理论上说是存在的,只是严重程度的高低。我觉得国内的量化这方面的严重程度小一点,海外的量化比重已经很大了,当极端事件来的时候,可能大家都看空,像美国有可能他们程序化比重比较高的,可能踩踏会更严重一点;而国内量化的比重还是小,这个现象目前不严重,几乎没有。

 

肖   冰:经过5年的发展,你希望平方和的量化投资,在同行竞争中,向投资者呈现或发扬何种特色?


吕杰勇:我们的策略,我觉得首先有几个特点,第一个就是超额收益还比较显著,这些年我们一直是属于市场里面领跑,是属于市场里面第一梯队的一个私募。第二个,我们的策略稳定性比较高,经历过市场的极端事件,应该说从2015年股灾开始,就一直没有遇到、或者说很少遇到从事量化投资外部环境比较好的时候,股指期货贴水比较深,市场的风格与前些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切换,但我们也一直回撤控制的比较好。第三个就是容量比较大,因为我们还是一开始就面向大容量,我们目前的策略理论上可以容纳百亿规模,而且这还只是基于现在的这种状态,等我们到百亿规模的时候也会升级,会有更大的容量。

 

肖   冰:平时是否关注在同行中的排名?平方和对自己产品的业绩目标,是如何设定的?


吕杰勇:市场排名肯定有关注,我们会追踪优秀的同行业产品,做对标,但是不会为了业绩排名而影响策略目标和决策,去做调整风险敞口等不符合我们投资理念的事,我们相信自己的技术能力及策略逻辑,我们给自己业绩设定的目标是排名在前5%。


肖   冰:到目前为止,平方和做得好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分别是什么?


吕杰勇:需要提升的方面,肯定是模型可以做得更好,“月满则亏”,现在还在走上坡路,还是有前进空间的。另外,在商业决策上还是有一些挑战,还是需要去进一步提升自己。在平方和的前面,有管理规模更大的同行,有团队更大的同行,也有短期收益更好的同行,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去提升的,需要提升的话那就还得继续努力。(未完待续)


一键咨询